top of page

一昧的付出與關愛,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-淺談家庭中的界限感

文/黃聖然 諮商心理師

「小明的房間非常雜亂,媽媽常叮嚀小明要把房間整理乾淨,甚至趁小明不在家時,擅自打掃他的房間,這件事讓小明跟媽媽大吵一架。」

為何小明對媽媽的幫忙會如此生氣?其實這是因為媽媽侵犯了小明的「家庭界限」

什麼是家庭中的界限?

一個人不論在社會或是家庭,都會有必須扮演的角色,而這樣的角色不會只有一個,就像小明是他父母的兒子、是小玉的丈夫、是小華的爸爸一樣,每位角色的行為都會牽動到另外一種角色的處境,因此在這些角色中找尋一個平衡的界限,讓每個人都能有緩衝的空間,得以舒服自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,是重要的。

不請自來的幫助,是關心還是控制?

許多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過得好,因此在生活中給予很多協助與建議,但這樣過度的介入,往往會造成界限的模糊,導致我們與孩子互動時,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協助,像是關心孩子睡到幾點啊、什麼時候吃飯、幾點回家或何時洗澡,如果沒有明確的界限,這樣的關心可能不知不覺中,會對孩子造成壓力,甚至形成衝突。就像是主動幫孩子整理房間一樣,積極的關心無意間侵犯了孩子的界限,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控制、可能是不信任,但孩子需要的其實只是得到尊重與自由,能夠不被侵犯的界限。

家庭界限建立的困難

我們往往會認為孩子還不懂事、經歷不夠,因此需要我們的協助,如果孩子強烈拒絕,我們則會感到沮喪,甚至認為孩子不聽話會吃大虧,會有這樣的想法,某種程度上來講,是因為華人社會常常把設立家庭界限與不孝順畫上等號,好像拒絕家人的協助,就是不重視家人,而這樣的想法正是界限難以建立與維持的原因。

其實建立家庭該有的界限,並不是說要在家人之間築起一道防線,遠離彼此互不交流,而是在瞭解對方該擁有的界限後,不會頻繁跨界干涉其他界限的事務,給予相對應的尊重,並且相信對方是有能力可以去應對事情。


有時候我們並不瞭解怎樣才是建立良好界限的方式,我們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,可能是盡心盡力替孩子著想,孩子不拒絕也可能是為了家庭氣氛和睦,然而這樣界限不清的狀態,往往會讓我們過得很辛苦,因此家庭要親密,必須先瞭解並尊重孩子與自己的家庭界限。

如何建立家庭的界限?

1.相信孩子,將屬於孩子的選擇權交回去

父母的天性或許會擔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遭遇到險惡,因此不論是在選擇學校或是生涯的規劃,都會以過來人的身分去指導,但請別忘了,能夠選擇與決定的是孩子本人,最後孩子的人生將由他們自己去生活,對於孩子會擔心是正常的,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一同陪伴孩子面對,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,讓他們去選擇自己的未來吧。

2.界限的調適與建立

當我們試圖去協助孩子或給予建議時,孩子或許會覺得我們煩躁、或許會歡迎我們協助,然而不管面對任何反應,都可以去思考,當我們今天接觸孩子的界限時,這樣的關心對孩子來說會不會太多,而從中去調適互動的界限。

​3.維持合理的界限

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可以給予合理的建議與協助,但不強求對方,就算被拒絕也能尊重對方,並且維持界限而不過度侵犯孩子的空間,維持合理的界限並不是與孩子分道揚鑣,而是使親密關係能有正常運行和發展的空間。

       

家庭的相處並不容易,在孩子「拒絕」的時候不勉強介入,相信彼此給予足夠的尊重與支持,就足以建立起有效的家庭界限。

文章2: About
bottom of page